前一陣子,報上曾報導病人尋求婦產科醫師,卸往往得不到理會 ,許多婦女一定深有同感叫旦遷種情形,在陳樹基醫師的病患中不曾 出現,因為[有問必答],就是陳醫師的商標。
從內科轉至婦產科
就讀台北醫學院時,陳樹基醫師便至三軍總醫院實習,一路 走下來,在住院醫師階段選擇了內科作為主修,卻於一年八個月 後,做了出乎意料的轉變。
[我曾經在一天當中,連續碰到九個走後門的(即身亡), 看見留下來的人哭哭啼啼的場面,那種感覺真的很不好。] 當時,陳醫師在門診裡,接觸的盡是中風、心臟病、潰瘍的 病患,這些人似乎永遠無法醫到好,十分沒有成就感,於是他毅 然地投入婦產科界。
民國六十六年,陳醫師在榮總從住院醫師第一年開始做起., 到第三年時專攻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:第五年以住院醫師身份, 至沙烏地阿拉伯服務一年。
[當時,榮總與沙國有立合約,我是第二棒前去的人。台灣 的醫療抉術,在沙國是極受重視的,凡有任何毛病,不二疋是婦 產科的問題,都會很自然的找上我們。]
在這一年裡,工作還算輕鬆,沙國因出產黃金、石油,前去 開發的台灣人不少,只是生活稍嫌枯躁。
連續兩次法國進修
從沙烏地阿拉伯歸國後,過了一年,陳醫師即至法國做試管 嬰兒的研究與進修。
[第一次去法國,我待了八個月後回台,便開始籌備進行這 方面的技術。]
那時,榮總有些同事分別至美國、澳洲歸來,[四人小組] 創造了台灣首屈一指的試管嬰兒。從完成動物實驗,至取病人的 精卵培養,常常得搞到半夜,十分辛苦。但後來終於傳出佳音, 大家都感到欣慰。
[這時,我又到法國兩個月,學習冷凍胚胎技術,也趁此建 立一個良好的管道。] 由於陳樹基醫師誕生於非洲的馬拉加西,所以面對不太講英 文的法國人,可以說是先天條件優越,用法文交談不成問題。
[第二次至法國學成歸來,第一個試管嬰兒張小弟便誕生了 。]
不孕症治療促進家庭和協
有人說:[台灣人口已如此膨脹,為何還要做不孕症?]而 陳樹基醫師卻認為:[不孕症與人口控制彼此並不抵觸。] 有許多不孕症夫妻離婚,不論是另外再娶或結交女友,目的 仍是為生育,反而造成間題。[不孕症的治療,促進家庭、社會 和協。]
做了十六年的婦產科,十五年在榮總,進國泰醫院則只有一 年的時間。當時,國泰醫院並無專做不孕症的醫師,後因有病患求診,醫院考量需要,便向榮總找人,於是陳醫師就順理成章來 到國泰,擔任試管嬰兒室主任。
「 以婦產科醫師的立場,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和協,即可促進 一個社會的和協。而和協的家庭就要有兒有女,醫師只是盡量讓 每個患者都能有美滿的家庭。」
陳醫師認為,不孕症患者如能懷孕成功,那種心情是外人無 法體會的,比起一般人生子還要高興。所以,成功後的患者會一 路跟著你,直到生下寶寶。
「有問必答」的醫師
「 在做不孕症的領域裡,醫病關係很重要。不孕患者與其他 病人不一樣,其背後都有一股壓力,所以醫病之間尤其要好。 」
他們的壓力可能來自於自己、先生、婆婆及周圍的朋友,因 此,他們多半很心急,會有許多問題,這時醫師只有耐心的聽, 並解答他們的問題。
「 治療不孕患者,除了醫病,還要做心理治療。」 前一陣子,報上曾報導病人尋求婦產科醫師,卻往往得不到 理會,許多婦女二疋深有同感。但這種情形,在陳樹基醫師的病 患中不曾出現,因為「有問必答 」,就是他的商標。 在陳醫師的辦公室內,掛著一個極為顯目的 匾額,上面題著 「仁心仁術 」四個字,是曾接受診治的病患贈送的,可見得陳醫 師受肯定的程度。
「 不孕與婦產科是分不開的。有的病患來治療不孕症,可能 會有婦科毛病,經開刀解決後,從成功受孕、產檢至生下,你都 必需負責。」
不要跟年齡賽跑 不少人將「人工受孕」與「試管嬰兒 」聯想在一起,陳醫師 強調,其實這是兩碼子的事。真正需要精卵捐贈的,多為不得已 的情形及少數的病患。 前幾年,美國有本雜誌刊登:廿世紀的十大行業,不孕症治療 排前三名:再加上八三年後,國內將開放全民健保,而不孕與整型 外科不在此限:所以,陳醫師估計,末來從事不孕治療的人會愈來 愈多。
「不孕症治療多靠一傳十、十傳百,強調口碑,新生代醫師 應盡量將醫病關係弄好,取得信賴,否則很難做起來。」 陳樹基醫師提到,不孕症病患若治療不成功,往往會哭,而 且很沮喪,醫師應給予安慰與鼓勵。 目前,在不孕症領域裡,對於先生無精子、太太無排卵難以 突破。除非雙方溝通後,願意接受精卵捐贈,否則真是一點辦法 也沒存。除此之外,有些女性先天子宮、卵巢發育不良,根本無 法懷孕,也是科技無法改變的。
「 早生早了,不要跟年齡賽跑。」這是陳醫師從事多年不孕 症的至理名言。 至於有部分不孕夫婦,先生不願配合前來檢查,陳醫師多會 在夫妻行房行房後,取其子宮口的黏液,然後看精蟲的活動和品 質,如確有懷疑,便請先生就診。
「 先生若不直接至醫院,而到檢驗所檢查,可能會產生:一、 他們所提供的資料不符所需 : 二、檢驗所剩下的精液將作何處理 ? 」 將來,陳醫師考慮發展試管嬰兒與人工生子衍生出更 一 E 同 級的科技,如:顯微注射,但這還有待觀察。因一方面,設備需額 外添購.,另一方面真正需要的人並不多。 從事十六年的不孕症工作,陳樹基醫師雖偶而有職業倦怠, 但對充滿變數的生殖內分泌科,依舊難減他鍾愛的程度。
|